济南 | 守护一城山水 迈向绿色未来——写在首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
来源: 文旅中国
2023-08-16 03:40:19

山东在行动

实施“生态警务”守护绿水青山


【资料图】

●侦办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刑事案件2147起

●全省污染环境刑事案件数量连续三年呈下降趋势

济南在行动

树立全民行动理念 推广绿色生活方式

●绿色建筑在新建民用建筑中比例达到100%

●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54%

临街院墙上精美的彩绘、老物件诉说着“光阴的故事”,一座座静谧古朴的民宿沉浸式体验“悠然见南山”……这个夏天,位于长清区万德街道三面环山的马套村迎来了一批批客人。曾经,这个村的村民以采石为生,生态破坏严重。如今,这里山清水秀、天蓝地绿、村美人和,森林覆盖率达到70%以上、绿化面积率达80%,村里拓展了茶产业和乡村旅游,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、赚上了旅游钱。马套村人真真切切尝到了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甜头。在济南,像马套村这样,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例子还有很多。

今年8月15日,是首个全国生态日。这个首创性、标志性纪念日的设立,体现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,体现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坚定决心。

党的十八大以来,济南人民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,美丽泉城建设迈出新步伐,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、转折性、全局性变化,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。

锚定顶层设计

规划先行,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前提,也是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顶层设计。济南特别重视区域规划,强化主体功能定位,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,将其作为实践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的战略谋划与前提条件。

2017年,济南市相继出台《济南市生态环境功能区划》《济南市环境空气功能区划》《济南市声环境功能区划》,在全市划分了5个生态功能区,对环境空气和声环境功能区进行分类分区并明确了相关标准。

2021年底,《济南市“十四五”生态环境保护规划》出台,确定了环境治理、应对气候变化、环境风险防控、生态保护等4大类21项主要指标,明确了“十四五”时期生态环境保护9项重点任务。

《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(2021—2035年)》锚定了济南底线空间和总体发展框架,统筹安排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,推动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、生活空间宜居适度、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。

《济南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(2021-2035年)》明确了全市生态环境保护近期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,注重整体保护、系统修复、综合治理,构建以“一屏一带、多廊多点”为典型特征的功能复合型全域生态空间格局。

《济南市“十四五”应对气候变化规划》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,坚持“先立后破”,协同推进降碳、减污、扩绿、增长,推进生态优先、节约集约、绿色低碳发展,严格控制温室气体排放,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,保障气候安全,为实现美丽泉城目标奠定坚实基础。

规划有了,如何保证成效?关键看落实。以污染治理为例,济南深知“四减四增”是环境质量改善的治本之策,抓好“四个结构”的优化调整,就抓住了污染治理的“牛鼻子”。《济南市加强污染源头防治推进“四减四增”三年行动方案(2018-2020年)》《济南市深入推进“四减四增”三年行动确保完成各项任务目标工作方案》《济南市新一轮“四减四增”三年行动方案(2021-2023年)》压茬印发,实施成效明显。全市4个集群、10个企业入选省“十强”产业“雁阵形”集群库和领军企业库,2022年底全市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01.7万千瓦,2022年度全市天然气供气量达18.28亿立方米,提前完成小清河复航工程建设全部施工内容,化肥、农药使用量分别降低5.2%、11.9%,商品有机肥使用量达30.43万吨。

坚定绿色低碳发展

“不谋万世者,不足谋一时;不谋全局者,不足谋一域。”济南注重算好可持续发展的大账:人与自然和谐相处,长远看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。

济南干部群众把美丽泉城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本钱,将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,发展经济的同时给后人留下更多的生态资产。

放眼全市,湿地公园星罗棋布,包括位于长清区的济西国家湿地公园、平阴县的山东黄河玫瑰湖国家湿地公园、槐荫区的美里湖湿地公园、历城区的华山历史文化湿地公园、章丘区的白云湖湿地公园、莱芜雪野湖国家湿地公园等。

贯彻绿色发展理念,就要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,在绿水青山中找出路、向生态环境要效益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,济南注重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,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,成效明显。

看生态环境质量,“十三五”期间,全市PM2.5年均浓度改善42.4%,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较2015年改善34%,优良天数比例达到60.9%,较2015年增加12.7个百分点,均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,重污染天数减少21天。全市7个国控断面有6个实现水质类别提升,好III类水体比例达到85.7%;瀛汶河徐家汶断面氨氮浓度较2015年改善91.7%;牟汶河贺小庄断面改善73.3%;小清河辛丰庄断面改善80.03%,在全省率先实现消除劣V类水体任务目标。重点泉群连续17年持续喷涌。今年上半年,济南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.84,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同比前进3个位次;6项污染物中,PM2.5浓度为42微克/立方米,保持了有监测数据以来的同期最好水平;济南市水环境质量实现显著提升,国控断面、省控断面、市控断面和城镇级饮用水源地水质100%达标,国控断面100%达到好三类水体,优于省定目标要求30个百分点;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,济南市国控断面水质指数在全省名列前茅。

看生态环境碳汇能力,“十三五”期间,全市森林覆盖率达25.6%,城区绿化覆盖率保持在40%以上,2020-2022年,全市完成造林22.36万亩,位居全省前列。

看低碳发展成色,“十三五”期间,济南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35.8%,碳排放强度下降32.3%,均超额完成山东省下达的考核任务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51.8%,超过全国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。“十四五”以来,济南市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4.1%,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较“十三五”末增长1.4个百分点,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提高至19.5%,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。2022年,全市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7%,发展水平跃居全国城市排名第6位;大力推动整县(区)屋顶分布式开发试点,2022年发电装机容量达137.4万千瓦,占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比45.54%。持续实施节能降碳增效,成为全国首个实现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淘汰的省会城市。今年7月,济南市在全国低碳城市试点评估中获得最高一档的“优良”等次。

看经济发展运行态势,根据市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,2023年上半年济南生产总值为5841亿元,按不变价格计算,同比增长6.4%,较一季度加快1.5个百分点。经济运行呈现“持续向好、量质齐升”的总体态势,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好于全国、好于全省、好于今年一季度。

树立全民行动理念

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、建设者、受益者。在将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转化为一个个生动现实的同时,济南注重将其转化为万千群众的行动自觉。

“十三五”期间,济南开展了生态文明公益教育服务项目。项目以加快建设“生态济南”为主题,以面对面的环境教育方式为主要抓手,以“全民参与”为最终目标,从政府主导到民间参与,从城市为主延伸到镇街村居,研究本土环境教案并开展十大环境教育活动(环境教育公益课堂;环保社会实践和培训;践行“公民十条”培训;自然教育、自然笔记活动;公益河流课堂和黄河“小河长”活动;空气观察团活动;与脱贫攻坚结合的农村生态环境教育;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;生物多样性活动;低碳城市试点建设活动),累计开展活动近2000场次,覆盖人群逾数百万人,有力推进了全社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事业。2020年9月,该项目受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邀请,在中日韩环境教育研讨会上进行了分享。

今年2月6日,低碳教育百千万——济南蒲公英行动正式启动。活动历时21天,突出专业性、行动性和广泛的社会参与性,通过“线上+线下”并行,以点带面形成全市绿色低碳生活方式,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全民行动。数据显示,活动开展后,参与居民对绿色低碳相关问题的认知发生了很大变化。其中居民对“气候变化”的认知从51%提高到87%;对“双碳目标”的认知从44%提高到86%;对“碳普惠”的认知从42%提高到84%;受访者满意度调查显示,线上活动满意率达92.72%,线下活动满意率达94.36%。

近年来,绿色生活方式在济南逐步推广。绿色建筑在新建民用建筑中比例达到100%,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54%。

如今的济南,峰峦如聚,群山环绕,泉水潺潺,鸟鸣深涧。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和实践,“看得见一城山色、听得到泉水叮咚”已成为济南最亮丽的城市名片。

(来源:济南日报)

责编:李娅

关键词:

下一篇: 县域经济“瞰”甘州暨“三抓三促”行动㉞|甘州:关爱残障人士 劳动实现价值
上一篇: 最后一页

相关阅读